(李向东)易经中的心理养生思想
2024-03-26 本站作者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易经中的心理养生思想(上)
易经就是《周易》,该书包罗万象,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,查往彰来,探微显幽。
《周易》囊括了天文、地理、军事、科学、文学、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,以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六爻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,对中国几千年来的、经济、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地影响,指导了传统中医,特别是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,具有重大历史意义。
易经对心理养生有着深刻的认识,一些卦象反映了古代对于心理养生的深刻认识,即通过调节人的情绪、心理、意识等,达到精神的平衡和稳定,最终实现健康完美的身心状态。
我本人二十年来把现代心理学巨头的书籍几乎泛读了个遍,客观地讲杨力易经全解,现代心理学、现代养生学都能在易经中找到活水源泉。都说弗洛伊德是心理科学的鼻祖,如果你读懂了易经,你会赞叹,原来易经早就包含精神分析内容了,而且综合了现代心理学界所有派别提出的原理,所以心理学的发源地应改为中国。易经的核心方法象、数、理就是综合分析了各种因素,然后做出最接近事实的判断,提出最管用的指导思路。
易经卦象中的心理养生总则包括顺应自然、保健预防、调摄精神、身心和谐四个方面。其中,身心和谐是心理养生的终极目的,保健预防和调摄精神是心理养生的手段,顺应自然则是心理养生的前提。只有顺应自然,才能使身体和心理朝着符合自然规律的正确方向发展,不致因“逆天而行”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。保健预防实现身体的安全,调摄精神则实现心理的宽适,同时遵循两方面的养生法则,才能最终达到身心和谐的理想状态。
一、顺应自然
人是自然界的产物,“以自然之道,养自然之生”就是养生的最高智慧。《素问•宝命全形论》曰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”即说明人生活在天地之间,天地自然的四时阴阳变化必然影响到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。万物都不能违反自然规律,人的生活起居和养生活动也必须与四时季节相适应。顺其自然的心理养生原则,也就是顺从节气季节的变化,使人的精神面貌与大自然协调统一,在相应的季节有相应的精神状态。
《周易•丰卦•彖传下》云: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;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。”这是讲太阳到了午时就要开始偏西,月亮圆了就要开始亏缺。天地间的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,而人们必须要顺从日月盈亏等自然规律的变化。
《周易•乾卦•文言传》还进一步指出:“夫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,与四时合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。先天而天弗违,后天而奉天时。”这是说君子的德行,要符合天地的规律,要符合日月的光,要符合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时序,要与鬼神的吉凶相契合。在天意之前行事,天意不违反他;在天意之后行事,就顺应天理。古代养生学中的“三因制宜”即因时制宜,因地制宜,因人制宜,即是据此引申发展而成。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演变直接受到时令节气,地理环境,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等的影响,因此,在治病用药时,须灵活处理这些因素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以制订出适合的治疗方法。
二、保健预防
《黄帝内经》明确地指出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……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 ”说明了保健预防的重要性。心理养生可以调养已经出现的身心问题,但最好是在出现问题之前就做好预防,随时保持精神心理的健康。在精神心理状态出现恶化之前,及时调整自身的习惯和行为,做到未病先防,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养生。
保健预防,也可说是“治未病”,包括未病先防、已病防变、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,意思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要开始预防,疾病发生之后及时诊断治疗,防止疾病的传变,防止疾病的恶化与复发等。“治未病”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,提高生存质量,延长寿命。
《周易•艮卦》云:“艮其趾,无咎,利永贞。”意思是:注意保护脚趾,不会有灾祸,有利于长久吉利。脚趾只是四肢之末端(李向东)易经中的心理养生思想,但是也要严加防范,因为伤到脚趾就会行动不便,还可能发展成严重的感染。这种防微杜渐的思想对于其后养生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另如《周易•坤卦》初六爻辞云:“履霜,坚冰至。”意思是:脚下踩到了薄霜,结成坚实冰层的时令就快要到了,为了抵御寒冬,就要早做准备。这句爻辞说明,坏的事物是从微小之处起源的,为了防止恶化,要及时作出改变和调整。养生就是要居安思危,防患于未然,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病患,减轻病痛,延迟衰老,长命百岁。
三、调摄精神
精神的保养是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。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促进人体健康,恶劣的精神状态则易加速疾病的形成和发展。如履卦九二爻辞说:“履道坦坦”, 本义是小心行走在平坦宽广的大道上,后引申为要心胸宽大才能维护身心健康。中医中的“七情”包括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,过度的情绪会导致心理失衡,伤害到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等相应脏腑,从而影响健康。所以调摄精神是养生的首要要求。
四、身心和谐
《周易》体现了身心和谐的思想,即平衡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身体健康,而健康强壮的身体反过来又促成了良好的精神状态。如豫卦,上卦震为雷,下卦坤为地,雷声震撼,欢欣喜悦,人心欢乐。意思是保持美好的心情有助于身体健康。其六五爻辞云:“贞疾,恒不死。”贞,正也;疾,病也。意思是说:占问疾病,会痊愈并长久不死。在总卦中的含义是,人们坚守正义,心情愉快,就能预防疾病杨力易经全解,身体健康而不会暴亡早夭。《周易•豫卦•象传上》云:“恒不死,中未亡也。”其含义是,应该进行不断的运动锻炼,扶植体内的浩然正气,才能达到“总也不死”的效果。如《周易•乾卦•象传上》云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机体中气十足,自然就可以抵御邪气的侵扰,健康而长久地活着。这种身心和谐的思想对后世的养生学很有启发。
《周易》对心理养生学的指导思想是极为丰富的杨力易经全解,虽然产生于古代,其中蕴含的很多规律和道理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。认真学习《周易》对现代人的心理养生具有实践价值和深远意义。现代人虽然拥有丰裕优厚的物质生活,但也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,在快速的社会节奏和激烈的生存竞争中,常常力不从心、身心俱疲而处于亚健康状态。这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,往往是在重大疾病之前身体发出的警告。为了改善这种亚健康状态,现代人往往重视饮食的补养、保健品的滋补、运动健身的习惯等而忽视精神心理的调养,而很多身体的疾病实际大部分是由精神因素所造成。因此,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恶化了生理上的感觉,生理上的不适又加重了精神心理的负担,从而形成恶性循环,使人们的健康状况日趋低下。在这种情况下,只有重归古代先贤的指导(李向东)易经中的心理养生思想,重视心理养生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人的养生困境。
《周易》中的心理养生思想,总结起来:
精神内守——保持安静平和的精神状态;
抑止邪念——除去心中的贪欲恶念;
身不妄为——保持思想行为的正当;
文化熏陶——丰富多的精神文化生活;
心神安定——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;
情绪疏导——学会宣泄和倾诉烦恼;
积极乐观——热爱生活与积极进取
易经博大精深,含义隽永,本人研习此中关于心理养生的学问不过是管中窥豹,略见一斑。还望同道不吝指教。
易经养生法的编辑推荐
易经养生(群经之首,从阴阳五行变化中学习养生);
易经养生:易是用来讲解阴阳道理的,《易传·系辞》说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。中医学不仅承袭《易经》阴阳的理论,而且在《内经》成书的两千余年后,对阴阳学说不断发展,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建立了人体的阴阳稳太观。
数十载研究精华,帮你把《易经》《黄帝内经》打包带回家!
大型《养生》栏目权威主讲专业。
25年教研,40年行医,近100场公益讲座,蜚声海内外的。首次系统传授千年中华经典《易经》中的最现代养生新法“易经养生法”。
北京、山东、内蒙古、、江苏、海南等全国多个省(区)市观众火爆致电栏目组,热情赞誉“易经养生法”。杨力教授的“易经养生”随着其20多年近1500万字的多部作品影响遍及中国、英国、日本、韩国等世界各国。
只要能让中国人多活10年,宁愿自己少活10年。——杨力
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真诚传授。
埋藏在千年典籍《易经》中的养生健康瑰宝。
家常里短中话养生,油盐酱醋谈保健。
精选近百个养生小秘方和长寿小贴士。
听故事中悟出袪病大道理。
杨力易经养生箴言:
老年人的身体已经退化,重点应该保养五脏,运动为辅。
人到了一定的年龄,自然会“五毒俱全”,所以我们就要会排毒。
子时要提防心脏病和低血糖的发生。
对右脑的开发上,一定要注意利用每天早上刚刚清醒的那段时间。
患上神经衰弱,你越重视,症状就越明显。
要护肤先要养肺;要强肌健肉,则要补补脾气。
肘、腋这些关节里面的窝,都是一些精气汇集的地方,要经常拍打它。
决明子茶可以降血压、通大便;灵芝茶可以增加抵抗力。
穴位养生抗衰老。首要按摩涌泉穴。
房事不节,伤肾更伤脑。
一般人通常把床放在卧室边上,其实放在中间最好,因为这里气场最足。
易经筋健身术有哪些养生机理?
“易”指移动、活动;“筋”,泛指肌肉、筋骨;“经”,指常道、规范。顾名思义,“易筋经”就是活动肌肉、筋骨,使全身经络、气血通畅,从而增进健康、祛病延年的一种传统健身法。
易筋经同样是一种意念、呼吸、动作紧密结合的一种功法,尤其重视意念的锻炼,活动中要求排除杂念,通过意识的专注,力求达到“动随意行,意随气行”,以用意念调节肌肉,筋骨紧张力,(即指形体不动,而肌肉紧张的“暗使劲”)。其独特的“抻筋拔骨”运动形式,可使肌肉、筋骨在动势柔、缓、轻、慢的活动中,得到有意识的抻。拉、收、伸,长期练功,会使肌肉、韧带富有弹性,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,从而使其营养得到改善。同时,使全身经络、气血通畅,五脏六腑调和,精神充沛,生命力旺盛。当然,必须长期锻炼才能收到内则五脏敷华,外则肌肤润泽,容颜光,耳目聪明,老当益壮的功效。
如何从易经中参透养生之道?
其实给我的感觉是,整部易经讲的都是阴阳的道理,一阴一阳之谓道,都是处在不同环境下的阴阳,六十四卦变化万千,道理无穷。对于身体上的调理,就是要满足自己对阴阳的需要,在不同的坏境下,调整自己阴阳的平衡,使自己适应环境。阴阳是万事万物,所以可以采用的方法也是多样的。
为你讲透《易经》与中医的关系
《易经》与中医之间的关系,正确的讲应该是: 体与用、道与器的关系 。下面从《易经》和中医的基础理论方面做一些论证。
《易经》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哲学著作,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,为中华文明之根。
其核心的三大基础理论如下:
1、阴阳对立统一:任何事物都存在于阴阳两个面, 既对立又统一。
2、五行生克学说:将宇宙间万事万物归类于 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类,他们之间相互生扶相互制约。
3、天人合一:人和宇宙信息能量之间,相互沟通交流,互补协调平衡。
中医的哲学基础便是《易经》。它是《易经》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,也是数千年来,应用《易经》原理面向社会大众普惠最广、功效最大、影响最深的一项社会实践。中医可谓功德无量!
其核心的三大基础理论如下:
1、气一元论:《河洛原理》说”太极一气产阴阳,阴阳化合生五行,五行既萌,遂含万物”。中国古代哲学用气一元论的概念,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本原,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和整体观。
2、藏象经络学说:以五脏为中心阐述五脏、六腑、奇恒之腑、以及相关的经络、形体、官窍、情志、液体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,也包括五脏经络系统与自然界的关系。
3、辩证论治理论: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,通过分析、综合,概括、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,然后依据阴、阳、表、里、寒、热、虚、实八纲论证,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。
通过上面《易经》和中医的三大基础理论比较,大家应该很容易就看明白它们之间的易医同源、相互促进的根深蒂固的内在联系。
《易经》和中医在数千年的社会文化交流和实践中体用兼修、道器并用,促进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昌盛不衰、绵延不绝,实为我中华民族文化之幸!
中医与易经的关系
中医学与 《易经》之间的关系,可以说源于《易经》而异于《易经》。《易经》是总的世界观的学说,而中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的专科学术。中医学借助于《易经》的思想方法理论框架,又独创性地构架了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。
张景岳说:“宾尝闻之孙曰:‘不知易,不足以言太医。’每窃疑焉。以谓易之为书,在开物成务,知来藏往。而医之为道,则调元赞他,起死回生。其义似殊,其用似异。且以医有‘内经’,何借乎易?舍近求远,奚必其然?而今也年逾不惑,茅塞稍开,学到知羞,方克渐悟。乃知天地之道,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;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。易者,易也,具阴阳动静之妙;医者,意也,合阴阳消长之机。虽阴阳已备于内经,而变化莫大乎周易。故曰天人一理者,一此阴阳也;医易同源者,同此变化也。”此老之语,通过自身学研中医的体会,道出了医理,易理之间的差别。张景岳的这段话把医易之间的关系解释得很透彻,中医学完全在易学的理论框架下形成的,其理论基础点仍是易经的四条理论基点:物质观、全息论、阴阳系统论和易变精神。
猜你喜欢
华山派刀法哪门最出色?来测测你适合哪种!
易经风水罗盘指南zhen 风水八字罗盘-易经安卓
张其成教授四十年精研易理,带我们找到《易经》真正的价值
谦卦 易经对话录 《易经》对话录:"六十四卦"中的人生哲理与谋略
周易明珠八卦城杜殿卿|新疆特克斯县委史志办公室办公室卿
四柱八字入门详细步骤完整篇怎样快速学会
中国有哪些文化遗产被韩国无耻地申遗了?拜托了各位谢谢
国医大师李佃贵:正确认识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
南怀瑾老师:《易经》中的经典起源及其学习方法
学好易学知识就必须掌握“十传”中所告诉我们的道理
易学、佛经是迷宫,进门后一定要学会出得了门
周易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区别,你知道吗?
易经入门基础知识;什么是五行你好!
如何卦象读懂《易经》中的卦辞、爻辞、
朱昱风水堂:人生处处是易经,人们用易而不知
数字能量学1-9号人财运哪个最好?
沈亮风水堂:手机号吉凶预测是不是迷信
风水堂:数理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
学《周易》有什么用?你很可能就读懂了中国人的“根”
《封神榜》中的六十四卦,大道之源